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江征東 廖文卿)水旱災害防御信息設施檢查維護保養是確保汛期防汛信息暢通的基礎性工作。4月15日,在本年度汛期即將來臨前,為全面落實全省水旱災害防御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做好2022年水旱災害信息設施汛前準備工作,確保汛期信息設施正常運行,增強水旱災害防御信息支撐能力,漢中石門水庫管理局防汛調度辦公室堅持底線思維,細化工作措施,立足抓早動快,對石門水庫流域水雨情遙測系統進行全面檢查維護,排除有關安全隱患,扎實做好年度防汛準備各項工作。
石門水庫水雨情遙測系統布設于留壩縣、太白縣及鳳縣等多處地勢較高的坡頂山頂之上,遙測站及中繼站共34處,遙測報汛站點多且分散,自然環境惡劣,檢修作業條件較差。本次檢修維護共歷時5天,行程達670余公里,對前期暴露出來的薄弱環節和安全隱患進行了重點排查。
在檢修獅子嶺中繼站時,由于多年封山育林,獅子嶺已呈現出原始森林般的自然風貌,茂密的植被嚴重妨礙了超短波信道,影響信號接收與轉發。檢修人員在當地農民的帶領下,從荒山密林中摸索著攀爬,山上巨樹密布,荊棘叢生,人跡罕至,難以辨認方向,腳下堆滿了厚厚的落葉,踏足其上,整只腳都會沒入其中,在竹林落葉之中,還暗藏著鋒利竹扦,為了避免扎傷,檢修人員只能雙腳緊貼地面,用鐮刀斧頭輔助開山辟路,艱難前行。山上惡劣的自然環境與茂密的植被不僅阻礙了檢修正常作業,也在考驗著檢修人員的勇氣與毅力。檢修人員用攜帶的手鋸、砍刀等工具清理掉站點周邊的灌木叢,恢復中繼站的信道條件,調整了中繼站的信號天線,更換了發報電臺,并對電路板進行了清洗維護保養,僅僅檢修這一個站點,便耗費一整天的時間。
經過五天的持續作業,檢修人員最終完成了全部檢修工作任務。更換了進水的天線及存在故障的超短波電臺,清理了雨量計內落葉及灰塵等堵塞物,調整了超短波信道路徑并排除了干擾信號,清理并加固了站點基座。目前,34處報訊站點的數據采集傳輸全部恢復正常,可保證褒河流域內水雨情信息采集準確、數據傳輸通暢,為石門水庫安全度汛和防汛調度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持。
根據漢中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求,石門水庫管理局還認真汲取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對照短板弱項,積極落實水庫“三個責任人”職責,及時修編了《石門水庫2022年汛期調度運用計劃》《石門水庫防汛搶險應急預案》《石門水庫超標洪水防御方案》,扎實開展汛前安全檢查,全面排查風險隱患,積極儲備防汛應急物資,嚴格汛期值班值守,細化監測預警,全面落實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扎實做好2022年防汛準備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