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日前,因在校期間盜取部分學生特別是女生照片、姓名、籍貫等個人信息,不僅公開發布,還制作顏值打分系統,以供網友查看打分,中國人民大學一畢業生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惡趣味”受到聲討和嚴懲,這傳遞出輿論對于侵犯個人隱私行為的“零容忍”。畢竟,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當下,個人信息的每一分暴露,都可能產生不可控的傷害。這也提醒我們,推動科技向善,安全友好的信息環境是重要一步。
以顏值為標準,將女性作為被評分對象,更暴露出侵權之外的性別觀扭曲。歸根結底,能夠如此“堂而皇之”,除了對法律的漠視,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對物質化和客體化女性存在心理認同,缺乏對女性應有的認知和尊重。憑借對科技的“掌控感”,作出突破底線的行為,縱然是天之驕子、名校畢業、成績優異,在法律的利劍下一切都將“歸零”,而其所造成的信息泄露風險仍存未知。可以說,在扭曲性別觀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突破倫理,放縱行為,實在是害人又害己。
據報道,涉事男生系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卻利用專業背景觸碰“紅線”。這應該引起我們對科技倫理的重視和審視??萍紓惱韱栴}與科技發展如影隨形,是不爭的事實。如今,新技術不斷涌現,新設想層出不窮,科技倫理挑戰日益增多,對此,我們必須有清晰的界限和底線,讓科技發展不僅為人的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務,更要遵循正確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并不斷為之賦能。
科技倫理問題涉及諸多方面,包括生命醫學倫理、數據倫理、人機關系倫理等等,而此次盜用信息案件,暴露出的是對女性主體性的無視,是先進性別文化的缺失。而這并非個案,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在一系列侵權案件中,不少女性被侵犯被冒犯,科技產品有時淪為“作案工具”,科技人員可能陷入“作案風險”。這都提醒我們,加強科技倫理建設不能忽視“性別倫理”,必須將男女平等性別觀教育融入對大學生尤其是理工類學生的科技倫理觀教育之中,讓科技倫理治理多一份先進性別文化的浸潤,以此塑造對女性尊重且友好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提升科技發展的“健康度”,營造安全友好的科技環境。
“不講倫理的科技發展是災難”。人工智能越發展,科技倫理越重要,也更需要先進性別文化的關照和引領。作為已是國家意志和全社會共識的男女平等先進性別觀,在科技倫理中不僅不能缺位,還要不斷強化和賦能,成為科技不斷向善的“必選項”。(韓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