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鹽城市響水縣委、縣政府隆重舉行2021第二屆“中國·響水西蘭花節”,不斷擴大“響水西蘭花”品牌影響力,推進西蘭花產業穩步發展,西蘭花已成為該縣產業富民的“幸福花”。
此前一天,響水西蘭花產業發展聯盟成立,來自全國各地5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加盟,形成了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為響水西蘭花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
唱響品牌
全國西蘭花規模種植第一縣
金秋十月,擁有“中國西蘭花之鄉”美譽的響水大地上,西蘭花海浩瀚壯觀、碧波蕩漾,綿延十公里長,村民們三三兩兩在田間采摘成熟的西蘭花,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西蘭花已發展為響水現代農業的“航母產業”,成為當地農民產業致富的“幸?;?rdquo;。
正值西蘭花采摘季。在響水縣高標準蔬菜基地,記者看到,當地許多農民背著竹簍,正在田間采摘西蘭花。響水縣雙港鎮豐華村村民劉菊告訴記者,她采摘的多是一斤到一斤二兩左右的最標準的西蘭花,她一天一個人能采摘五六百斤。
種植大戶、響水縣旭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海峰告訴記者,他承包了500畝地,今年西蘭花市場緊俏,每畝地的純收入在6000元以上,今年至少能掙300萬元。他說,這里配套非常好,政府把路修到田間地頭,冷庫配套也非常好,產區已經形成了規模,全國的客商慕名而來,坐在門口就可以賣菜了,現在供不應求。
“龍頭企業+基地”“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能人大戶+基地”等聯農帶農模式,為當地農民帶來了更多的就業途徑,僅南河鎮就有100多戶靠種植西蘭花年收入10萬元以上。據介紹,這里50畝以上集中連片種植的農業企業、家庭農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近百個。西蘭花生產在播種育苗、耕整地、起壟、開溝、覆膜、鋪滴灌等作業環節已實現100%機械化。該高標準蔬菜基地2018年獲批江蘇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2020年獲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灌江”牌西蘭花榮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響水西蘭花”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并成功創建“響譽味來”區域公用品牌。
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最東部的響水縣,氣候濕潤、日照充足,水系發達、水質優良,土壤黏性適中、有機質含量高。得天獨厚的氣候、水質和土壤環境,是全國春夏和秋冬之際西蘭花的最佳生產帶、全國最佳的西蘭花生長地之一。特定的自然條件和科學嚴謹的栽培方式,成就了響水西蘭花出類拔萃的品質,花球圓緊,蕾粒細勻,色澤濃綠,口感脆甜,不僅暢銷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還遠銷日、韓、美、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
響水西蘭花從2016年起步,經過六年的持續發展,種植面積穩定在10萬畝左右,其中核心區連片面積4萬畝,形成東西長10公里的西蘭花海,年產優質西蘭花超10萬噸,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12.69億元,帶動近3.5萬農民創業就業,成為富民增收的幸福產業。
產學研用
全產業鏈格局初步形成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核心。響水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農業優先發展,在確保全縣精食穩產增產的前提和基礎上,大力培植西蘭花特色產業,全力推進西蘭花全產業鏈建設,西蘭花已成為響水鄉村振興的特色“致富花”。
響水縣主要領導介紹,響水擁有全國較為完備的西蘭花全產業鏈,近年來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和全產業鏈建設工程,先后成立蘇北首家博士服務工作站、長三角(響水)西蘭花產業研究院,累計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近200家,建成高標準育苗中心15.6萬平方米,年育苗能力達2.2億株,規模冷藏保鮮庫近20萬立方米,年冷藏保鮮能力達11.8萬噸,年加工能力5.4萬噸,已形成從種苗培育、標準化種植到冷藏保鮮、速凍加工、品牌銷售的西蘭花全產業鏈。今年秋季,響水西蘭花市場供不應求,質量、價格均創歷史新高。
以“花”為媒,以“花”會友。10月28日,響水西蘭花產業發展聯盟成立,5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加入,形成了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我們院專門派人員到響水來駐點,組建西蘭花產業研究院,從西蘭花品種選育、栽培技術模式上面,一直努力通過項目支持,圍繞產業發展,組織力量進行攻關。”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洪武告訴記者,聯盟成立將為各成員單位提供一個合作、交流、創新、發展的平臺,形成聯盟單位的優勢資源互補,積極推動響水乃至全國西蘭花產業的創新和發展,提升西蘭花產業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將起到反映民意、匯聚民智、抱團發力、整合資源、強化標準、唱響品牌、創新發展、做強做大的作用。
目前響水與滬、蘇、浙、皖4家農業科學院緊密合作,與2個國家級、3個省級產業技術研究機構及鹽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研發的“青花菜產業化開發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成果,獲得江蘇省農業豐收獎一等獎、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三等獎;“江蘇響水西蘭花機械化生產模式與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俞衛東強調,聯盟成立后要成為行業與主管部門溝通的橋梁,努力為行業自立自強、健康發展做出貢獻,要成為產業科技創新的平臺,努力在種子這一問題上,聯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一起開展聯合攻關,致力于解決卡脖子問題,提升西蘭花產業的科技水平,要成為產業與市場深度粘合的紐帶,依托國內市場,加快邁入國際市場的步伐,為雙循環經濟發展新格局貢獻力量。
政府搭臺
打造富民增收靚麗名片
政府搭臺,農民唱戲。響水縣綜合施策,專門出臺一系列激勵政策,引導農民科學發展西蘭花產業。響水西蘭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
10月29日,在2021第二屆“中國·響水西蘭花節”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特地發來視頻祝賀。他說,響水縣是中國西蘭花之鄉,西蘭花已經成為該縣富民增收的一張靚麗名片。成立西蘭花產業發展聯盟,體現了政府搭建平臺、平臺聚集資源、資源服務創新、創新推動發展,對響水西蘭花產業穩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俞衛東說,舉辦西蘭花節充分體現了響水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的責任擔當,也是響水縣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促進西蘭花產業興旺的務實之舉。響水縣立足自然資源稟賦,因勢利導,聚合要素,加大投入,通過政策扶持、科技推動、示范引領、全產業鏈建設等,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西蘭花產業特色資源優勢不斷放大,取得了一系列靚麗的成績。
響水的西蘭花種植始于2005年,當時縣里有幾名農技人員應聘在福建蔬菜商貿企業超大集團工作。2007年,超大集團簽下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蔬菜供應協議,需要擴大收購。響水縣政府相關領導得到這一信息后,與超大集團洽談,達成把響水作為該集團西蘭花種植基地的協議,在南河鎮種植1000畝西蘭花,由此開啟了響水西蘭花規模種植之路。2016年,響水全縣西蘭花種植面積擴展到1萬畝,2017年達4萬畝,目前已達10萬畝,一躍成為全國西蘭花生產第一縣,并獲“中國西蘭花之鄉”稱號。如今,西蘭花已成為該縣富民的第一大主導產業。
西蘭花產業為什么能在響水發展壯大,成為當地群眾的“致富花”?響水縣西蘭花產業協會會長秦永斌分析認為,響水自然條件特別適合西蘭花生長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地方政府的重視,并及時引導成立行業協會。協會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種植戶,把政府的政策及時傳給種植戶,也把種植戶的訴求及時反饋給政府;協會又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種植戶,種植戶能及時掌握市場信息。政府推動,把“響水西蘭花”打造成了品牌,注冊了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響水西蘭花名氣越來越大,不愁銷售。
響水縣有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今年是該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核心,響水縣將強化科技支撐,加強農旅融合,全力推進西蘭花全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共同富裕。(黃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