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共產黨鞍山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鞍山市客觀審視自身短板,錨定今后五年高質量發展的鞍山坐標: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奮力實現新時代鞍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突破。
按照新藍圖,今后五年,鞍山市要實現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打造東北地區重要制造業基地、“一帶一路”物流節點城市、北方重要休閑旅游目的地;市域治理體系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治理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建成更高水平的健康鞍山、法治鞍山、平安鞍山,建成文化強市、教育強市、人才強市、體育強市;生態體系不斷優化,山水之城、宜居之城、文明之城、幸福之城充分彰顯,努力建設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的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潮起當奮進,風正好揚帆。錨定目標,鞍山市將從深化改革、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創新驅動等七方面全面發力,譜寫新時代鞍山振興發展新篇章。
深化改革 破除體制機制束縛
近年來,鞍山市在改革上作出了不懈努力,成效明顯。審視成績,鞍山市清醒地意識到,做好改革的“后半篇文章”,必須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堅決破除制約振興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盡快形成同市場對接、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打造“鞍心”營商品牌。
今后五年,圍繞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優質營商環境,鞍山市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簡行政職權事項,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持續推動“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實現群眾、企業到政府部門辦事“最多跑一次”。推進依法行政,確保一切審批、監管、服務行為都在法律框架下開展。堅持“新官理舊賬”,整治政府失信問題,杜絕新的失信違諾問題發生。加強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建立相關機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產要素成本,提升企業違法違規成本,讓守法經營者感到公平、獲得尊重,打造“鞍心”營商品牌。
加快重點領域改革,鞍山市將整合現有要素交易平臺,建立統一要素交易大市場。完善開發園區體制機制,構建“管委會+公司”運行模式,探索實行“一區多園”,優化選人用人機制和分配機制,激發園區活力。
同時,著力抓好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全面完成市縣兩級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權多元化改革,推進國資監管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改革重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條件,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做好“三篇大文章”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工業是鞍山的立市之基、經濟底盤。但產業結構單一、發展相對粗放問題依然突出,亟須抓住數字化、綠色化風口,實現彎道追趕和超越。破解這一難題,鞍山市將堅持工業立市不動搖,緊緊圍繞12條產業鏈和4個產業集群延鏈建群,打造東北地區重要制造業基地。
基于產業實際和資源稟賦,鞍山市將繼續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深化“雙鞍”融合,與鞍鋼共同打造國家級綜合性鋼鐵產業基地。以西鞍山鐵礦為牽動,統籌鐵礦勘探開發,探索建設鐵礦石現貨交易中心,支持鞍鋼礦業公司打造億噸級鐵礦石企業。吸引鞍鋼產業鏈供應鏈企業落戶鞍山。加快菱鎂礦山整合,推動菱鎂產業向精深加工和新材料方向發展,打造世界級菱鎂新材料產業基地。拉長補齊專用車及汽車零部件等設備產業鏈,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壯大以鋼鐵、菱鎂新材料為依托的高端裝備制造業集群。推動三個化工園區打造有特色的精細化工產業集群。
補齊現代服務業短板,加快現代物流服務平臺和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發展總部經濟、展會經濟,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研發中心在鞍山開設地區性總部,依托鋼鐵、菱鎂等特色產業,打造會議會展品牌。融合鋼鐵、岫玉、千山、溫泉、體育等地域文化,培育文化、旅游、康養、體育融合發展的特色產業集群,融入北京2.5小時交通圈,打造北方重要休閑旅游目的地。
推進數字鞍山、智造強市建設。加快產業數字化,推進5G等新型基礎設施和鞍鋼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推動傳統企業實行數字化改造,推動主導產業數字賦能、轉型升級。加快數字產業化,依托豐富的數據資源和應用場景,引進區塊鏈、5G、VR/AR等數字企業,培育國內領先的工業軟件企業,大力發展光傳輸器件、智能制造等產業。
創新驅動 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傳統產業比重偏大、高新技術產業體量偏小是制約鞍山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去除“黑色素”,奔向“綠時代”,鞍山市今后以創新驅動、綠色轉型為主攻方向,統籌產業鏈、創新鏈、生態鏈建設,走好創新引領、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創新驅動,鞍山市將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技術、產品、管理創新。加強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發揮鞍山高新區優勢,提高公共研發服務能力;用好中關村軟件園飛地等平臺,支持鞍鋼等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上下游企業組建實質性創新聯盟,共建國家級鋼鐵、菱鎂產業創新中心。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撬動更多金融資本和民間投資支持科技創新。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實施攻關任務“揭榜掛帥”,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全面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支持傳統企業加快高端化、智能化步伐,提高整體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把發展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作為主攻方向,構建比較完整穩定的產業鏈和集群。鼓勵激光及光電顯示、磁動力等新興產業龍頭企業落戶鞍山并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實施創新型初創企業培育計劃,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力培育“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
加速綠色轉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強化大氣環境、水環境、土環境聯防聯治。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快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加快發展光伏、風能等新能源產業。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加快碳匯交易市場建設。完善城鎮生態環保設施,推進城市綠色轉型。
鄉村振興 鼓起農民錢袋子
通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鞍山市將著力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
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特色農業,加快君子蘭、南果梨、食用菌等專業合作社發展和種植、養殖生產基地建設。實施“一縣一園”工程,壯大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休閑農業,促進農村消費,鼓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建立新型農產品供應鏈。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放大海城農村綜合改革效應,推進農村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進一步激活農村土地、資金、資產、人力等生產要素,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農民受益。深化農村宅基地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市、縣、鄉、村四級農村土地管理機制。健全常態化駐村工作機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吸引城市資本、人才、技術下鄉,形成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完善村莊規劃,繪制鄉村建設施工圖。爭創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區,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加快農村5G網絡建設,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創建一批省級美麗宜居鄉村。
擴大開放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開放度不高,外向型經濟不足,如何破解?鞍山市提出,發揮自身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區位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合作。
全面參與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鞍山市將深度參與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遼寧自貿試驗區、RCEP框架下中日韓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持續擴大“絲綢之路·西柳驛站”境外布點;加速鞍山陸港、保稅物流中心規劃建設,推進鞍山機場改擴建工程,打造“一帶一路”物流節點城市。加強與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對接合作,深化鞍寧對口合作。
積極融入“一圈一帶兩區”。堅持差異化融入沈陽現代化都市圈,推動融合發展。向南,對接遼寧沿海經濟帶,建成省內重要的港口腹地;向西,推動臺安與盤錦市協同發展,打通進入河北、北京通道;向東,推動岫巖與丹東市協同發展,共建重點生態功能區。
著力構建市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推進鞍海一體化發展,構建鞍海“半小時經濟圈”。支持海城建設遼寧省創新與改革先行區,臺安建設遼寧農產品加工第一縣,打造區域物流中轉基地,岫巖打造中國玉都、生態水鄉,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
提升治理效能 推進市域治理能力現代化
鞍山市創新體制機制,著力面向群眾、企業、基層,以黨建為引領、智能化為支撐、城鄉網格化為基礎,深化市域治理體系建設,建立高效治理體系、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營造“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完善市域治理體系。全市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合理調配和統籌治理資源,推動黨政運行體系結構再造、流程再造、機制再造,打破行政壁壘,破除各自為政的障礙,建立“一網協同”的智慧服務平臺,做到 “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屏指揮”,形成自上而下的問題解決體系和自下而上的問題收集體系,推動黨務政務服務融合,政治引領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協同形成強大合力,在黨委和政府與群眾、企業、基層充分互動中,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強化黨的領導,踐行為民服務宗旨。
優化治理體制機制。以高水平的制度創新推動市域治理體制機制的迭代升級。推動工作職責清單化,梳理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政府之間的權責關系,深化權責重構、體系重整、資源重配“三重改革”,實行鄉鎮(街道)大部制運行;理順厘清各級黨政群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組織架構和權責邊界,制定權責清單,確保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做到清單之內有職責,清單之外無權力。
面向群眾、企業、基層,以網格化形式將治理工作細化到城市每一個角落,把工作重心從事后轉向事前,實現關口前移。進一步明確就地辦理、限期辦理、重點辦理等“吹哨報到”機制。發揮群團組織作用,培育基層社會組織,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擦亮幸福底色 共享發展紅利
鞍山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把好事、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實施積極就業政策,落實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百萬青年見習計劃,支持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多渠道促進靈活就業。采取多種措施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險制度,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重點,建立適度普惠的社會福利體系,繼續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等保障標準,多層次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應對老齡化需求,發展普惠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服務,加快推進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培育養老新業態。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公益普惠發展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義務教育,縮小城鄉、校際辦學水平差距。支持遼寧科技大學加快發展,推動鞍山師范學院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建設。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強做優職業教育。
同時,持續提高醫療健康服務和保障水平,積極創建國家健康示范城市,完善醫療保障制度,優化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健康鞍山。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深化城市建設管理。積極完善防范機制,化解系統性風險,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