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對《四川省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方案》作出批復,標志著四川電力體制改革正式啟動。其時,由于復雜的電源結構及歷史因素等原因,四川富余水電消納矛盾突出,電力市場交易機制和電價形成機制尚未健全,資源優勢難以充分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電力體制改革能否破解四川電力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充分問題,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引起了各方關注。
2021年,四川電力體制改革迎來第5個年頭。5年來乘著改革春風,四川電力市場建設持續深化,四川電力交易中心也應運而生、不斷成長,改革成效已充分顯現。
更開放 充分釋放電力市場交易活力
改革之初的2016年,四川開展了大用戶直購電交易試點工作,全省僅有772家大型工業企業參與交易,交易電量485億千瓦時,占全省總用電量的24.34%。5年來,市場準入門檻不斷降低,2021年實現對經營性專變用戶的全放開,更多的電力用戶特別是中小用戶參與市場交易,共享改革紅利。截至2021年5月底,四川電力交易平臺注冊電力用戶數量達到15215家,較2016年翻了4番,2020年省內市場化交易電首次突破1000億千瓦時。
為幫助更多的用戶了解市場、參與交易,四川電力交易中心大力開展線上市場注冊、線上政策宣貫、線上信息披露,保證電力用戶更便捷地學習市場政策、掌握市場信息;創新“復式競價撮合”“滾動撮合”等線上交易方式,提高了交易組織效率和靈活性,滿足了差異化的交易訴求。
售電公司的作用得到發揮。售電公司是按照國家電力體制改革要求新出現的一類市場主體,代理電力用戶參與市場化交易,為各類用戶提供專業服務。四川先后出臺《四川省售電公司運營管理辦法》《四川省售電公司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指導意見》等文件,售電公司管理不斷規范。售電公司蓬勃發展,較好地解決了中小電力用戶參與市場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并為用戶提供了多樣化的服務,促進了改革紅利向中小用戶廣泛傳導。今年,四川電力交易中心的注冊售電公司達到245家,有13038家電力用戶選擇由售電公司代理參加交易,占電力用戶總數量的99.53%,在市場交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發顯現。
此外,全力做好市場主體服務,組織市場培訓超100期,通過熱線電話、定期交流、線上平臺等建立與市場主體的雙向互動渠道。在第三方市場滿意度調查中,四川電力交易中心市場主體滿意度逐年提升。
更綠色 充分挖掘富余水電消納潛力
四川電源結構中,78%是水電,且大部分水電站缺乏調節能力,水來了就要發電,如果電力需求不同步,就會出現“棄水”。
為此,需要利用市場化交易機制充分挖掘省內消納潛力,創新水電消納示范交易、低谷棄水交易、富余電量交易等系列交易政策,促進棄水消納。其中,根據水電消納示范交易政策,在全省水電分布密集、棄水問題突出的六大地區試點設立水電消納示范園區,園區內新增企業或原企業擴建產能可與當地水電企業直接交易,并執行單一制輸配電價,較低的電價水平吸引了大批綠色產業投產、增產,全年消納規模達到45.67億千瓦時,有效實現了水電就地充分消納。低谷棄水交易、富余電量交易政策,均在每年豐水期實施,分別針對用電企業低谷時段用電需求和全天新增用電需求,促進用電企業豐水期多用電且多在棄水嚴重的低谷時段用電,2020年兩項交易參與用戶數量已達到7237家,消納電量達到97.09億千瓦時。
挖掘省內消納潛力的同時,四川電力交易中心還將富余水電送往更多地區消納。一方面,在原有外送通道長期滿負荷運行的條件下,充分依托全國特高壓電網,利用祁韶、青豫、吉泉等新投運線路組合,實施“借道外送”,外送路徑豐富程度躍居全國首位,進一步拓展了外送空間;充分利用連接鄰省的低壓聯絡線,大力開展與重慶、貴州的“毛細血管外送”,進一步挖掘外送潛力。
另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層面的支持,推動外送交易機制創新,首創川渝陜三方“跨時空”水火替代交易機制,創新與西北“水光打捆”交易機制,拓展了外送空間。此外,還大力實施“開火送水”。水電具有波動性,為保障水電穩定外送,在省內增開火電對水電予以調節和支撐,在滿足受端省份“一條線”外送需求的同時,減少了省內棄水。2020年增開省內火電18億千瓦時,增送水電50億千瓦時,大幅減少棄水規模,并且給省內水火電企業帶來增發收益15.29億元。
更經濟 充分激發重點產業發展動力
四川用電側產業類型多,不同產業對交易電價的訴求不一致,單一的交易品種體系難以滿足用電側多樣化的交易電價訴求。為此,圍繞四川“5+1”重點產業培育、新基建建設等,衍生發展了多個交易品種,有效支撐了產業發展,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針對多晶硅企業、重點鋼鐵企業、氯堿企業、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企業和攀枝花釩鈦園區內重點企業的用電需求,采取更加靈活的交易機制和電價機制,創新戰略長協交易品種。鼓勵和深化水電企業與重點產業的長期戰略合作,充分利用省內富余水電的低價優勢,大幅降低重點產業用能成本,較好穩定省內龍頭骨干企業生產,有效促進供給側改革和用電市場穩定。四川多晶硅行業2018年到2021年用電量上漲199%,電價降低33.33%。
針對城際鐵路、5G基站、充電樁、大數據中心等新基建項目用電需求,創新利用常規直購、戰略長協、電能替代等市場化交易品種降低新基建項目用電成本,助力新基建建設。目前,全省已有超過60個城際鐵路牽引站、600個5G基站、600個充電樁通過市場化交易方式降低了用電成本。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當奮楫。2021年,四川電力體制改革將開啟新的5年征程。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背景下,四川電力體制改革將進一步圍繞清潔能源消納、綠色產業轉型、成渝協同發展等完善體制、創新機制,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貢獻。
四川電力市場大事記
★2016年5月12日,四川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掛牌成立,為國內最大的水電送端交易平臺。
★2017年3月1日,四川電力交易中心公司制運營后首次組織年度交易,成交電量42億千瓦時。
★2017年4月27日,在國內首創“復式撮合交易”方式,并采用此方式組織開展了2017年年度直購電平臺集中撮合交易,大幅提高交易組織效率。
★2017年6月1日,首次啟動月度交易,利用長短結合的周期組合,降低用電企業偏差考核風險。
★2017年6月27日,啟動四川省售電公司市場化注冊工作,四川電力市場售電側改革邁出實質性一步。
★2017年11月30日,四川省電力市場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并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2018年6月6日,首次開展周交易,實現交易周期延伸到周內。
★2019年12月,四川水電外送電量突破10000億千瓦時大關,標志著四川清潔能源消納邁上一個新臺階。
★2020年5月,在全國率先實施退市售電公司集中拍賣。
★2020年6月,四川電力市場滾動撮合交易方式,被納入國家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
★2020年6月28日,四川電力交易中心完成第一階段股份制改造工作。
★2020年8月31日,四川電力交易平臺注冊市場主體突破10000家。
★2020年10月,四川電力市場正式啟動現貨試點長周期結算試運行,在全國率先建立中長期市場D-2帶曲線連續不間斷交易機制。
★2020年12月,四川省內電力市場交易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達1061.28億千瓦時。
★2021年1月28日,四川電力交易中心完成第二階段股份制改造工作。